國內首只生豬養殖并購基金掘金生豬產業整合,看好適度規模養殖+全產業鏈
2013年3月22日 證券時報記者 胡學文
黃浦江死豬事件不僅引發了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話題爭議,也引來了資本打量的目光。在這一事件背后,PE機構看到了亟待轉型和升級的我國生豬行業中蘊藏的投資機會。
黃浦江死豬事件余波未息。這樁懸案不僅引發了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話題爭議,也引來了資本打量的目光。
來自浙江一家創投機構的有關人士日前就表示,高度關注日前發生的黃浦江死豬事件。在這一事件背后,PE機構們看到了亟待轉型和升級的我國生豬行業中蘊藏的投資機會。
作為國內首只生豬養殖并購基金的發起方——浙江天堂硅谷和湖南大康牧業早在2011年底就發起了天堂大康生豬產業并購基金,規模3億元人民幣,專注于國內生豬養殖產業并購。上述合作方有關人士均表示,除了已經在湖南、湖北并購養殖廠外,正醞釀前往浙江嘉興一帶并購當地生豬養殖企業,將大康牧業成熟的生產、經營、管理經驗完整復制。“我們的適度規模養殖模式和全產業鏈封閉式管理,對降低生豬疫病風險有很大優勢。”大康牧業董事長陳黎明表示。
從死豬事件看行業弊端
黃浦江死豬事件近日持續發酵,受到各方廣泛關注,但具體原因卻莫衷一是。有報道稱,正在一線督導的國家首席獸醫師于康震接受采訪時表示,當地生豬死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當地生豬飼養量大,散養比例高,正常生豬死亡淘汰數量相對較大。二是去冬今春,當地雨雪寒潮天氣多,氣溫變化大,導致仔豬抵抗力下降,圓環病毒感染和腹瀉等常見病導致死亡率較往年偏高。
對此,大康牧業董事長陳黎明深有認識。他認為,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目前面臨養殖模式落后、技術水平較低、產業集中度較低、管理不夠規范等弊端,這些弊端使得部分小規模養殖戶疫病防控能力低;與此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監管,一旦發生死豬事件,養殖戶考慮到成本因素,在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驅動下,很有可能選擇隨意丟棄的方式。
據陳黎明介紹,散養的中小養殖戶一般沒有專業的死豬處理經驗和設備,而大型養殖企業就不存在這方面問題。以大康牧業為例,所有的疫病死豬都由公司統一回收焚化處理,公司在每個基地都有配套的病、死豬處理設備和設施,而且在處理病、死豬方面,國家都有專項補貼。“中小養殖戶沒有補貼渠道,所以成本因素也是出現黃浦江死豬事件的一大原因。”他說。
陳黎明表示,與散養的中小養殖戶相比,大型養殖企業的法制意識、規范意識和環保理念也更先進,比如隨意丟棄死豬到水域,很有可能造成死豬疫病的擴散傳染,誰都不敢拿砸品牌的事情開玩笑。
并購有利促進規模養殖
首只生豬并購基金的合作雙方都認為,適度規模化養殖在疫病防控、疫病死豬的處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優勢。
“國外生豬產業發達的國家,排名前10位的企業市場占有率達到了80%;而目前我國前10名的生豬企業市場占有率僅有2%左右。”浙江天堂硅谷執行總裁梁正如此解釋看好國內生豬產業并率先發起成立第一只生豬產業并購基金的動因。他認為,這一行業集中度提高是必然趨勢。
梁正認為,我國的生豬產業市場規模大,但產業集中度低,必須往規模化養殖和全產業鏈的方向進行轉型和升級,這些都表明我國生豬產業具備巨大的產業整合機會。而適度規模的發展模式,最終讓偏居湖南懷化一隅的大康牧業進入了天堂硅谷的視野。
梁正介紹稱,目前生豬產業中的龍頭企業存在兩種發展方式:一種是以自建大規模(5萬頭以上)養殖場為主;另一種是以在多個地區布局適度中小規模(1~5萬頭以下)養殖場為主,比如大康牧業,而適度規模是目前歐美國家如美國、丹麥等所選擇的模式。“我們認為,適度規模模式更能與環境和諧發展,更為關鍵的是,在這種模式中,生豬養殖最大的風險——疫病也將明顯降低。”梁正解釋說。
有數據顯示,湖南某生豬養殖企業在被控股收購后,年生豬死亡率下降了4%。陳黎明將這歸功于適度規模+生態養殖的規模化發展路徑。“適度規模,是指根據養殖場周邊環境的承載力設計養殖規模;生態養殖,是指選擇生態環境較好的地點作為養殖場,并通過沼氣發電、與林業和漁業相結合的方式形成生態養殖模式。”陳黎明介紹說。
有意思的是,在這只并購基金的誕生過程中,作為資本提供方的天堂硅谷“做了很多臟活累活”。據梁正介紹,本著適度規模+生態養殖的理念,天堂硅谷圍繞大康牧業的產業整合過程,親身體驗了擬并購企業的周邊環境、排污狀況、欄舍結構等。“比如,2012年考察收購的位于湖北武漢和湖南瀏陽的兩家養殖企業,均具有規模適度、周邊環境良好、環保設施齊全等優勢。”梁正說。
全產業鏈封閉式保護
在梁正看來,黃浦江死豬事件表面上看是散戶及小規模養殖而造成的,但事件本身也傳遞了這樣的信息,即:通過收購兼并走規模化、專業化的養殖途徑,不僅是市場的需要,也是行業本身的內在需要。作為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生豬產業,需要在確保食品安全和落實環境保護兩方面都落到實處,要想實現上述目標,生豬產業的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基于這樣的考慮,大康牧業和天堂硅谷把目光投向了構筑全產業鏈。
隨著大康牧業養殖規模和屠宰量的擴大,養殖業源頭的飼料來源成為一個短板。2012年12月,大康牧業與湖南九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正式簽約,雙方擬就飼料生產及銷售事項開展全面合作。
“通過控制上游的糧食采購和飼料加工,中間的生豬養殖以及下游的屠宰、加工和運輸環節,才能夠將豬肉的生產整個過程形成一個封閉的鏈條。”陳黎明認為,只有這種全封閉式的保護,才能給老百姓提供真正的放心肉。
在陳黎明看來,就生豬養殖行業而言,誰控制了上游的養殖場,就控制了市場。鑒于此,目前并購基金的主要發力點都在橫向收購,即豬場的收購上。
據梁正透露,除了已經完成的收購,“我們還在探討到北美并購種豬場,同時,未來不排除縱向并購,比如收購冷鏈、肉成品企業等。”梁正表示,首期生豬產業并購基金在發行募集時市場反響就比較熱烈,而從目前投資進度來看,達到收購意向的金額已經用完了首期3億元的并購基金額度,不排除適時啟動第二期基金募集的可能。而對于擅長“逆周期”投資的天堂硅谷來說,眼下國內生豬產業價格低迷、行業受挫,或許正是投資出手的好時機。
梁正表示,“天堂硅谷選擇生豬養殖行業作為產業并購的對象,不僅僅是從行業逆周期的角度來考慮,也是在利用資本的力量提高食品健康安全,促進消費升級,兌現企業的社會責任。”
事實上,除天堂硅谷攜手大康牧業外,生豬產業也吸引了多方資本。中糧集團推出了規模1500萬元的生豬養殖投資單一資金信托,瞄準最易于標準化投資的后期育肥和成品豬出欄環節。而此前高盛公司斥資2億~3億美元,在生豬大省湖南、福建一帶全資收購了10余家專業養豬場。
國內首只生豬養殖并購基金的發起方——浙江天堂硅谷和湖南大康牧業于2011年底發起設立的天堂大康生豬產業并購基金,正醞釀前往浙江嘉興一帶并購當地生豬養殖企業。
中糧集團推出了規模1500萬元的生豬養殖投資單一資金信托,瞄準最易于標準化投資的后期育肥和成品豬出欄環節。
高盛公司斥資2億~3億美元,在生豬大省湖南、福建一帶全資收購了10余家專業養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