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轉型和技術革新的時代背景下,并購重組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浙江省作為民營經濟大省,近年來也在不斷的“走出去”,加快跨境并購重組的步伐。
浙企勇立潮頭緊抓機遇謀發展
2016年,浙江省329家境內上市公司中共有177家上市公司實施了375起并購重組,其中重大資產重組次數在全國各省份中排名第一;境外并購數量在全國排名第二,僅次于廣東省。
吉利收購沃爾沃、龍盛控股新加坡德司達、萬向挺進美國、華策影視收購克頓傳媒等都被列為浙江并購重組十大代表性案例。可以說,正是大規模的并購重組使得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快速推進。
今年十月份,浙江啟動了以推進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為核心的“鳳凰行動”計劃。針對這一計劃,天堂硅谷金融研究院院長郭豐表示,“鳳凰計劃”的核心是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推進”原則,將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有效疊加,推進經濟轉型升級。
郭豐認為,產業集中、專業化極強同時又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塊狀經濟的崛起可以說是近年浙江經濟中最為突出的一個亮點。與此同時,浙江民營企業擁有強大的市場基因,也正因為這些屬性使得浙企自發性的進行海外投資,通過跨境并購來拓展新市場和獲取海外先進技術、相關知識產權及品牌。
并購成企業轉型升級“成長劑”
那么企業是如何通過并購重組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與快速成長的?
對此,郭豐指出,并購實質上是資本與技術的對接,是產業技術升級的內生性需求。當下,隨著國內外經濟結構的調整,諸多行業都進入加速洗牌期,在這一時期,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的方式,可快速獲取同行業中領先企業的先進技術、研發團隊、相關知識產權及市場,進而實現創造性模仿和自主創新,這是企業趕超國際同行先進水平的一條捷徑。
“并購重組也是解決中國產能過剩的重要途徑之一。”郭豐認為,產業并購基金可以通過調研,與政府部門及企業經營者洽談并購重組政策、企業重組方案、經營計劃目標,進而募集資金,接盤管理相對落后產能的企業,然后將其分解、優化、重組,與新技術及高效管理的企業進行協同,實現標的企業的產業升級和價值提升,逐步實現與資本市場的對接。
機遇與挑戰并存并購回歸理性
郭豐進一步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型,中國已經從傳統的生產型國家進入了一個“服務+科技”型的國家。從并購交易的數據來看,從傳統的自然資源到工業,然后到TMT,也經歷了產業變化的過程,在當前,制造業、醫藥保健等成為了投資并購的熱門領域。
針對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額同比下降近四成的現象,郭豐表示,中國對外投資規模雖然較去年有所下降,但整體投資結構得到了優化,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投資者回歸理性,更加注重戰略性的海外布局。
“在企業大規模進軍海外市場的同時,也存在著少數企業借著海外并購的旗號轉移資產,此外,出海并購失敗的企業也不在少數。”在對中國企業的投資并購持樂觀態度的同時,郭豐也指出了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上市公司開展并購面臨標的業績承諾到期后商譽減值和業績波動等風險對估價的潛在影響。其次,國內企業主業不振背景下開展的轉型性并購面臨一定的管理和運營風險。同時,跨境并購還要考慮匯率波動、當地環境、團隊穩定等影響。
對此,郭豐表示,隨著海外不穩定因素的增多及并購領域各種問題的凸顯,有關海外投資監管的政策也在不斷的調整,而政策調整的核心目的還是引導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回歸理性,將資產投資引導至對國內經濟結構轉型發展有利的行業上來。
(此文刊登于:鳳凰網)